|
产品说明
一、概述 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视为理想的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用反渗透技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二、主要指标 1. 脱盐率和透盐率 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可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比。 透盐率:进水中可溶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比。 脱盐率=(1 – 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 透盐率=100% – 脱盐率 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反渗透对不同物质的脱盐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盐率可以超过99%,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盐率稍低,但也超过了98%;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达到98%,但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 2. 产水量(水通量) 指反渗透系统的产能,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的水量,通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来表示。 渗透流率也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产水量的重要指标,指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每天(GFD)表示。过高的渗透流率将导致垂直于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剧膜污染。 3. 回收率 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质而定的。 回收率=(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 三、影响因素 1. 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得驱动反渗透的净压力升高,使得产水量加大,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的盐分,降低了透盐率,提高了脱盐率。当进水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由于过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浓差极化,又会导致盐透过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产水量,使得脱盐率不再增加。 2. 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通量也线性增加,进水水温每升高1℃,产水量就提升2.5% - 3.0%(以25℃为标准)。 3. 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PH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但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PH值在7.5 - 8.5之间,脱盐率达到最高。 4. 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进水含盐量越高,浓度差也越大,透盐率上升,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 |